专注幼儿早期教育
专业的教研团队和家庭教育指导团队
栏目分类
园内动态
13548852553
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证明,当孩子的父母参与游戏时,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增长了。而另一方面,毕竟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,毫无疑问,父母要参与并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,但应避免过分介入,至于如何把握这一分寸,就需要父母自己明智地作出判断了。
对孩子来说,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;对父母而言,游戏则是教育的一种形式。为了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,父母除了开辟更大的游戏场地与空间,以及提供合适的、丰富的游戏材料,包括玩具之外,更应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去。
不到一岁的宝宝基本上属于“无能力”的被动状态,还不知道怎么做游戏。
守则1:父母要主动地跟宝宝玩、逗宝宝开心。
当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鲜艳或带有声音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,如动物摇铃、拨浪鼓、彩色积木,这些玩具都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注意力。
重点提示:这些适合小宝宝的游戏,无论内容与形式都特别的简单,却是建立早期亲子之间亲密关系最理想的途径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。
等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,他们已经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,活动能力也大为增强,可以自己发起游戏了,并且他们越来越钟爱假想游戏。于是父母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,他们不再起引导作用,而是配合着孩子一起玩。比如当孩子举着玩具枪跑过来,嘴上喊着“不许动”时,父母只能举起双手,扮成“俘虏”;当他们改换成拿着玩具针筒,一脸严肃地要给你“打针”时,父母也只好乖乖地坐下来当“病人”。
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互相猜谜语、玩一问一答的游戏。
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与同龄人一起玩,并允许他们去户外玩各种各样的运动游戏。
三四岁或更大,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。
守则3: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退出游戏,实际上你还是应该关注孩子游戏的过程与内容,做孩子们最可靠的“监护人”和最聪明的“游戏顾问”。
在游戏的过程中,孩子很可能发生玩不下去的情况。比如在玩“兵捉贼”游戏时,两个孩子都想当警察,都不愿扮小偷,双方一僵持,游戏就没法继续了。再比如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不一样,意见不统一,结果都不知道该玩什么好了。
另外,孩子游戏的一些内容可能是反面的,比如某个孩子扮演的爸爸总是打孩子。父母就要告诉他们,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,不打孩子的。还有孩子游戏时可能会出现排挤某一小伙伴的现象,父母应该弄清楚原因,比较妥当地解决问题。
<p style="margin:0px;padding:0px;max-width:100%;box-sizing:border-box !important;word-wrap:break-word !important;clear:both;min-height:1em;color:#333333;font-family:-apple-system-font, BlinkMacSystemFont, " font-size:17px;font-style:normal;font-variant-ligatures:normal;font-variant-caps:normal;font-weight:normal;letter-spacing:0.544px;orphans:2;text-align:justify;text-indent:0px;text-transform:none;white-space:normal;widows:2;word-spacing:0px;-webkit-text-stroke-width:0px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=""> 重点提示:等游戏结束后,父母还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、整理现场的良好习惯。